《玻璃安全膜标准》出台 九成国内车模面临禁受
发布时间:2011-07-25
发布人:刘载阳
给新车贴膜几乎成为买车人必选的汽车装饰项目。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自己车上贴的是什么膜,哪里生产的,车膜到底有什么作用;更少有人知道,目前国内生产的车膜几乎没有一家产品达到国际安全膜标准,而大都是国外早已淘汰的太阳膜。如今好了,记者从国家《玻璃安全膜标准》制定委员会了解到,国内首个安全膜标准的草案已经起草完毕,于近期正式实施。该委员会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玻璃安全膜标准》实施后,将有近9成的国内安全膜产品面临禁售。
市场现状:“车膜”品牌仿冒者众
据统计,我国约有2400多种安全膜品牌,行业年销售总额将近300亿元。但是,偌大一个产品市场,迄今还没统一的国家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市场处于低质高价、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
根据国际窗膜协会的规定,安全膜应该具有单向防护的功能,外部可以抵御高速冲击,保护乘客安全;车内要很容易将其击穿,以便乘客逃生。但国内汽车贴膜的这两项质量却普遍令人担忧,一些国外著名品牌也往往成为被仿冒的对象。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不久前报道,全国汽车玻璃防爆膜8~9成属伪劣产品。据业内人士介绍,经国际窗膜协会认证有资质的玻璃薄膜生产企业只有8家,但全国市场上至少有着千余个各种名目的玻璃薄膜品牌,个个都声称自己是国际名牌,品质一流。记者从国际窗膜协会网站了解到,除了福瑞达安全膜(ACE)、强生等8家企业外,还有3家如3M这样不是以薄膜为主导产品的企业,因为其薄膜品牌有较大影响力,也被列为生产商会员。
车膜市场的混乱局面直接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几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各类投诉中,有关汽车消费类的投诉也呈一路攀升之势。特别是对汽车防爆膜,消费者了解甚少,往往在商家误导下,花高价买了劣质商品。
假冒伪劣安全膜同样害苦了一些正规厂商。加拿大ACE大中国区负责人乔森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占有率高达60%,但随着仿冒产品的出现,如今市场占有率迅速跌至10%以下。
消费心态:贴膜为的是隐私
您为什么要贴车膜?隔热?挡光?防紫外线?还是为安全?
记者询问的绝大多数给座驾贴膜的私家车主给出的回答是“有胜于无”。一些车主表示,选择贴膜最直接的目的是“不让车玻璃明晃晃的”、“避免车内物品被看见”。
乔森坦言,中国消费者给自己的汽车玻璃贴膜似乎都是基于一种自我保护心态使然,带有相当盲目性的消费。相当多的人给汽车玻璃贴膜的理由是遮挡车外对车内的观察,担心他人窥视等等,总之是担心暴露了什么。正是因为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引导消费,才使中国市场上堂而皇之地出现了“车膜”这种国际上并无所闻的新概念。
据介绍,现在充斥在我国市场上的太阳膜,不过是安全膜诞生后被国外淘汰的产品。乔森说,安全膜就是将传统太阳膜叠加到高强度基础薄膜之上制成的新一代玻璃贴膜。它具备太阳膜的一切控光功效,同时将玻璃的抗冲击强度提升百倍以上。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安全膜的出现,很快就使得传统太阳膜失去市场,发达国家很少有人在自己的车上贴太阳膜,有些国家甚至明文禁止贴太阳膜。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国际上的太阳膜商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对汽车装潢几乎没有概念的中国市场,让消费者稀里糊涂地为所谓“遮光、遮隐私”买单。
焦点问题:现有车膜暗藏安全隐患
据专家介绍,从技术的角度讲,汽车玻璃上加贴只起到控光作用的太阳膜,其实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据了解,交通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大多与玻璃有关,而其中因玻璃破碎造成的人身伤害又数不胜数,这几乎使玻璃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每个人都应当知道高速行驶的车辆中最容易给我们造成伤害的就是车窗玻璃。
一位汽车专家告诉记者,太阳膜破坏了钢化玻璃的固有安全特性设计,使玻璃在受到冲击时不是整体崩溃而是块状飞溅,形成的锋利棱角会无端产生更多伤害隐患。人们可能还不知道,随着玻璃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已经可以让玻璃的控光性得到直接的加强和完善。据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厂家福耀玻璃公司透露,国际主流汽车生产厂家在2000年之后,都已经将汽车玻璃的隔热、紫外线阻挡率等功效作为玻璃配套厂家的必备指标。这样,给汽车玻璃上贴控光膜(太阳膜)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已经多余。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年轻人喜欢贴彩膜,事实上彩膜中劣质膜居多,且特别容易产生光的乱反射。对劣质膜最直观的判断是从车里向外看有些发“雾”,看久了眼睛很累。一些汽车装饰店介绍该产品时爱用“厚”、“防爆性好”来作推销。实际上,好车膜的透光率非常高,黑天或是下雨也能让驾驶员保证视线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假膜在未使用时做出了干净漂亮的“卖相”,但有的半年左右就会褪色起边。同时,其透光率非常差,甚至可能低于公安部对汽车前挡风玻璃要求的20%透光率,容易使司机眼部产生疲劳,若长时间在这种条件下开车,就会存在交通隐患。
采访手记: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中国标准化协会技术部主任张秀春说,《玻璃安全膜标准》对安全膜强度作出强制规定,即贴了一张厚度不足0.2毫米的安全膜,可以将玻璃的强度提升100倍以上,外部可以抵御子弹的打击,但是在车(室)内却可以很容易就将玻璃击碎逃生,具有单向防护功能。
在透光率方面,新标准也规定了相应标准。由于前挡风玻璃的整体透光率应是用玻璃透光率乘以薄膜透光率来计算,我国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透光率一般为75%~80%水平,只有贴上透光率93.3%的膜,才能达到国家法律规定和安全要求。因此,合格的安全膜透光率应在93%以上。
标准可以告诉消费者产品的分类、用途、性能指标、检验方法,可以让公众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使用,可以抑制虚假宣传。当个别商家毫不负责、随心所欲地编造一些并不存在的产品性能指标发布给消费者时,以行业最高水准制定的协会标准就可以立即过滤出这些名不副实的虚假广告。而且,有了标准,现在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更会无立足之地。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最终明白了自己究竟为什么要给汽车贴膜。
(本刊记者 刘载阳)
市场现状:“车膜”品牌仿冒者众
据统计,我国约有2400多种安全膜品牌,行业年销售总额将近300亿元。但是,偌大一个产品市场,迄今还没统一的国家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市场处于低质高价、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
根据国际窗膜协会的规定,安全膜应该具有单向防护的功能,外部可以抵御高速冲击,保护乘客安全;车内要很容易将其击穿,以便乘客逃生。但国内汽车贴膜的这两项质量却普遍令人担忧,一些国外著名品牌也往往成为被仿冒的对象。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不久前报道,全国汽车玻璃防爆膜8~9成属伪劣产品。据业内人士介绍,经国际窗膜协会认证有资质的玻璃薄膜生产企业只有8家,但全国市场上至少有着千余个各种名目的玻璃薄膜品牌,个个都声称自己是国际名牌,品质一流。记者从国际窗膜协会网站了解到,除了福瑞达安全膜(ACE)、强生等8家企业外,还有3家如3M这样不是以薄膜为主导产品的企业,因为其薄膜品牌有较大影响力,也被列为生产商会员。
车膜市场的混乱局面直接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几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各类投诉中,有关汽车消费类的投诉也呈一路攀升之势。特别是对汽车防爆膜,消费者了解甚少,往往在商家误导下,花高价买了劣质商品。
假冒伪劣安全膜同样害苦了一些正规厂商。加拿大ACE大中国区负责人乔森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占有率高达60%,但随着仿冒产品的出现,如今市场占有率迅速跌至10%以下。
消费心态:贴膜为的是隐私
您为什么要贴车膜?隔热?挡光?防紫外线?还是为安全?
记者询问的绝大多数给座驾贴膜的私家车主给出的回答是“有胜于无”。一些车主表示,选择贴膜最直接的目的是“不让车玻璃明晃晃的”、“避免车内物品被看见”。
乔森坦言,中国消费者给自己的汽车玻璃贴膜似乎都是基于一种自我保护心态使然,带有相当盲目性的消费。相当多的人给汽车玻璃贴膜的理由是遮挡车外对车内的观察,担心他人窥视等等,总之是担心暴露了什么。正是因为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引导消费,才使中国市场上堂而皇之地出现了“车膜”这种国际上并无所闻的新概念。
据介绍,现在充斥在我国市场上的太阳膜,不过是安全膜诞生后被国外淘汰的产品。乔森说,安全膜就是将传统太阳膜叠加到高强度基础薄膜之上制成的新一代玻璃贴膜。它具备太阳膜的一切控光功效,同时将玻璃的抗冲击强度提升百倍以上。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安全膜的出现,很快就使得传统太阳膜失去市场,发达国家很少有人在自己的车上贴太阳膜,有些国家甚至明文禁止贴太阳膜。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国际上的太阳膜商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对汽车装潢几乎没有概念的中国市场,让消费者稀里糊涂地为所谓“遮光、遮隐私”买单。
焦点问题:现有车膜暗藏安全隐患
据专家介绍,从技术的角度讲,汽车玻璃上加贴只起到控光作用的太阳膜,其实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据了解,交通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大多与玻璃有关,而其中因玻璃破碎造成的人身伤害又数不胜数,这几乎使玻璃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每个人都应当知道高速行驶的车辆中最容易给我们造成伤害的就是车窗玻璃。
一位汽车专家告诉记者,太阳膜破坏了钢化玻璃的固有安全特性设计,使玻璃在受到冲击时不是整体崩溃而是块状飞溅,形成的锋利棱角会无端产生更多伤害隐患。人们可能还不知道,随着玻璃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已经可以让玻璃的控光性得到直接的加强和完善。据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厂家福耀玻璃公司透露,国际主流汽车生产厂家在2000年之后,都已经将汽车玻璃的隔热、紫外线阻挡率等功效作为玻璃配套厂家的必备指标。这样,给汽车玻璃上贴控光膜(太阳膜)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已经多余。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年轻人喜欢贴彩膜,事实上彩膜中劣质膜居多,且特别容易产生光的乱反射。对劣质膜最直观的判断是从车里向外看有些发“雾”,看久了眼睛很累。一些汽车装饰店介绍该产品时爱用“厚”、“防爆性好”来作推销。实际上,好车膜的透光率非常高,黑天或是下雨也能让驾驶员保证视线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假膜在未使用时做出了干净漂亮的“卖相”,但有的半年左右就会褪色起边。同时,其透光率非常差,甚至可能低于公安部对汽车前挡风玻璃要求的20%透光率,容易使司机眼部产生疲劳,若长时间在这种条件下开车,就会存在交通隐患。
采访手记: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中国标准化协会技术部主任张秀春说,《玻璃安全膜标准》对安全膜强度作出强制规定,即贴了一张厚度不足0.2毫米的安全膜,可以将玻璃的强度提升100倍以上,外部可以抵御子弹的打击,但是在车(室)内却可以很容易就将玻璃击碎逃生,具有单向防护功能。
在透光率方面,新标准也规定了相应标准。由于前挡风玻璃的整体透光率应是用玻璃透光率乘以薄膜透光率来计算,我国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透光率一般为75%~80%水平,只有贴上透光率93.3%的膜,才能达到国家法律规定和安全要求。因此,合格的安全膜透光率应在93%以上。
标准可以告诉消费者产品的分类、用途、性能指标、检验方法,可以让公众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使用,可以抑制虚假宣传。当个别商家毫不负责、随心所欲地编造一些并不存在的产品性能指标发布给消费者时,以行业最高水准制定的协会标准就可以立即过滤出这些名不副实的虚假广告。而且,有了标准,现在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更会无立足之地。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最终明白了自己究竟为什么要给汽车贴膜。
(本刊记者 刘载阳)